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今年我国冬季气候预测意见_专家预测2021今冬气候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2021年冬天预计是冷冬还是暖冬?大家对2020-2021年的跨年活动一定期待已久,但根据最新的气候消息,今年大年初一将迎来一场超强的跨年寒潮,冰冻全国。届时,25个省会城市气温将快速下降,将迎来历史最低气温。大家玩的时候要做好感冒的准备~跨年寒潮将速冻全国中央气象台预计,12月28日至31日,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届时,大风、降温、雨雪将陆续登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

1.2021年冬天预计是冷冬还是暖冬?

今年我国冬季气候预测意见_专家预测2021今冬气候

大家对2020-2021年的跨年活动一定期待已久,但根据最新的气候消息,今年大年初一将迎来一场超强的跨年寒潮,冰冻全国。届时,25个省会城市气温将快速下降,将迎来历史最低气温。大家玩的时候要做好感冒的准备~

跨年寒潮将速冻全国

中央气象台预计,12月28日至31日,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届时,大风、降温、雨雪将陆续登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汉、江南等地气温可达10~12,并将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可视为今冬最强寒潮。

中国天气网气象专家张娟表示,此次寒潮过程具有速冻降温、雨雪混合的特点,将“冻穿”全国80%的地区,25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将创今冬新低。降温最剧烈的时段是12月29日至30日,如东北地区。长春、哈尔滨最低气温只有-26左右,极寒。以华北地区为例,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地,下周最低气温可能降至-12。

25个省会城市气温速降

中东部大部地区将迎来八年来最冷的元旦。

受寒潮影响,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晴冷天气的除夕,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迎来近八年来最冷的除夕。比如31日太原最低气温将达到-23,感觉堪比东北,是1951年以来最冷的元旦;31日济南最低气温达到-12,将是1962年以来最冷的一天;合肥31日最低气温达到-7,将是2005年以来最冷的一天。

风寒效应感觉更冷,大部分冷到“三九”

降温伴随着强风。预计12月28日内蒙古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将有4-5级风,29日内蒙古、华北、江汉、江淮、江南等地将先后出现4-6级风,内蒙古、华北部分地区阵风可达7-8级。寒潮过程虽然没有2016年霸王级寒潮那么强,但是风寒效应会加重冷感,适当的速冻模式。比如银川过程体感最低温度近-20,北京过程体感最低温度-15;在南方,上海、杭州的体感最低温度也接近-7,冷到“39”。

雨雪方面,由于水汽条件有限,雨雪强度不会太大。华南今年首场降雪概率不高,雨雪分界线徘徊在江南中北部。预计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有小到中雪,江汉、江淮、江南北部有雨转雨夹雪,江南中南部、华南有小雨,局地中雨。

此次寒潮为何如此之强

张娟补充道,事实上,从16日左右开始,数值预报模式已经开始显示出这一过程的一些迹象。在西伯利亚,冷空气长时间保持聚集,然后水平槽转为垂直,高空槽引导强大的冷高压气团入侵中国,造成剧烈降温。

一段时间的高温或低温属于气候范畴,主要是大气、海洋、陆地、冰雪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太阳加热海洋使海水温度升高0.5,海水变暖蒸发就会影响大气环流。对于我国来说,热带海温、北极海冰、欧亚积雪都是影响冬季气候的重要因素。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认为,12月以来多地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四强”12。12月,在中层和高层有一个很强的经向环流

今年秋天,北极海冰异常低,9月份为历史第二低,10月和11月分别为历史第二低。“海冰少也有利于冬季乌拉尔山的高压脊强,东亚冬季风强。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往往比常年同期偏低。”不过,袁媛也指出,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中国冬季气候异常的因素更加复杂。具体到一个冷阶段或一次强降温过程,主要是大气环流异常的直接结果,很难说是哪个或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目前拉尼娜还在发展,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可能在本月底达到峰值,强度可能中等。北极海冰少,不容易改变。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气温总体偏冷的状况仍将持续。

总之,下周初,全国各地将度过今冬以来最冷的一段时间。是时候索取你为这个冬天准备的终极防寒装备了。羽绒服是对寒潮最起码的尊重,还有帽子,围巾,手套等。是不可或缺的。

温馨提示

1、心脏遇冷易缺血

天冷的时候,为了给身体供应能量,心跳会加快,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也会增加。低温时,血液较稠,流速较慢,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心血管病人受到冷刺激,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可能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暖“心”建议

洗澡前,提高浴室温度,避免寒冷刺激;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大鱼大肉,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血栓形成。

注意生活细节,起床,站立等。当姿势变化缓慢时,不要快速起身。

注意心中“冷”的预警信号。如果出现胸痛、心慌、眼前发黑、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肺部遇冷易咳嗽

迎着寒风走着,有时候会喘不过气来,不停的咳嗽,想吐。这是因为寒冷干燥的空气会使鼻子干燥,刺激喉咙,使小气管收缩,产生呼吸应激反应。

4、护肺建议

冬天出门要照顾好自己的口咽,尽量用鼻子呼吸,避免冷空气入侵。

注意白天多喝水,每天喝1200~1600ml,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物。

生活在北方地区,如果家里有加湿器,可以清洗一下,用它来保持空气湿度在45%~60%。

2021年冬天预计是冷冬还是暖冬?

2021年冬季12月份气温较往年同期会偏高,1-2月份会偏低,最冷月份最有可能出现在2022年的1月份.

2021年11月4日以来,入秋以来最强寒潮开始从我国西北地区直下东南、华南,北方地区迎来大范围的大风、雨雪天气;6号下午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暴雪橙色预警,北方多地会出现暴雪甚至大暴雪天气。

接着冷空气继续南下,到7号上午时,冷前锋将直抵岭南地区,7号晚上广东地区也会出现全省范围的降温、降雨天气,而此前广东地区的最高气温还在30摄氏度!

此次寒潮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雨雪天气强等特点,这股来自北极地带的冷空气,除了跟全球变暖的大趋势有关之外,跟拉尼娜现象也有很大关系。

早在10月份的时候,国家气候中心就宣称,自2021年7月份以来,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海温,出现了异常变冷的情况,并在2021年10月份确定形成拉尼娜现象,预计我国冬季将经历一次从弱到中等的拉尼娜事件。

1、什么是双峰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指的是小女孩,而西班牙语中小男孩是“厄尔尼诺”,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拉尼娜其实是跟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所以拉尼娜也叫反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我们比较熟悉,指的是太平洋海域海温偏暖的气候现象,那么拉尼娜指的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这会给全球气候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太平洋表面的海水被刮到了西太平洋,那么东太平海面下的冷水就会上翻,以弥补被刮走的部分,这会让东太平洋海面上空的大气温度降低,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

但有些年份,东南信风突然加强,东太平洋表面的海水被更多的刮到了西太平洋,要知道这些表面海水温度相对较高,那么西太平洋海面会因此升温,使得该海域上空的大气温度也异常升高。

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大量温暖潮湿的空气在西太平洋上空积累,最终形成强台风或者热带风暴,所以在拉尼娜年份,我国夏秋季节的台风也会更加强劲。

另一方面,东太平洋更多的海水被刮跑了,就需要更多的冷海水上翻补充,从而使得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冷,海面上空的气温更低,压强更大。

压强更大的结果就是使得东南信风更加强劲,这就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东南信风加强——东太平洋海温下降——东南信风更加强!持续下去的结果就是东太平洋海面的温度持续变冷,也就形成了拉尼娜现象。

“双峰拉尼娜”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我们知道2020年就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就是2020年7月到2021年3月之间,而2021年10月份又确认形成了拉尼娜现象,也就是说2021年出现了两次拉尼娜现象,所以叫双峰拉尼娜。

2、双峰拉尼娜有何影响?

双峰拉尼娜受到如此关注,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其影响肯定也更大,拉尼娜出现的年份,全球气候会出现异常,极端气候出现的概率会增加,回顾一下从2020年冬天至今我国发生的几次极端气候就明白了。

先是2020年冬季的气候,我国经历了四场大寒潮,全国多地创下了最低气温的极值;接着是3~4月份的沙尘暴天气,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12次大范围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

再往后就是7月份的强降水,河南郑州的特大暴雨灾害,其降雨强度历史罕见;而到了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又出现了异常高温的情况,“秋老虎”令人印象深刻;最近的极端气候就是入秋以来的第一次大寒潮了,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雨雪天气强烈等,是对此次寒潮特点的描述!

所以说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对我国的影响就是气候更加反常,热的时候会更热,下雨的时候雨会更大,冷的时候也会更冷!

3、拉尼娜是否带来冷冬?

另一个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2021年冬天会不会是冷冬,尤其大寒潮来袭之际,人们更加担忧2021年冬天会被冻哭了。

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拉尼娜和冷冬并不能划等号,看一组数据你就明白了:从1951年至今70年的时间里,一共出现了15次拉尼娜现象,其中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是冷冬,另外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是暖冬。

也就是说拉尼娜出现的年份会让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冬季一定会出现冷冬。因为偏冷跟冷冬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偏冷是指较平均而言,气温偏低还是偏高,到冷冬有严格的判定标准。

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三个等级。

单站冷冬指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区域性冷冬指冷冬站数超过区域总站数的50%;而全国性冷冬则需要冷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因此,判定冷冬的标准与气温偏低的程度和范围均有关系。

就比如说我国2020年冬季,相信大家对四场大寒潮还记忆犹新,但2021年3月国家气象中心发布消息称,2020年冬季是暖冬!原因是2021年2月份发生的全国范围的回暖天气,硬生生的把2020年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给拉高了。

所以说2021年冬季在拉尼娜的影响之下,偏冷的概率还增加,甚至会出现几次极端低温的情况,但是否冷冬要等到冬季结束才能确定。

4、2021年冬季几月份会最冷?

几月份会最冷现在还真不好判断,入秋以来第一次大寒潮堪称“一日入冬”、“最强寒潮”,但是此次寒潮并不会造成冬季最低气温极值出现。

说它最强指的是影响范围和降温幅度等,寒潮来袭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较高,所以寒潮造成的降温幅度会非常大。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11月4号的消息,气象专家对2021年冬天气候趋势的预测指出:2021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

另外,12月份除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地区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分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也就是说2021年冬天最冷的月份不会出现在2021年的12月。

到了2022年1-2月份,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事件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今冬最冷月份将出现在2022年的1月份或者2月份。

2021年是暖冬。

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

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成因: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火星增温和地球增温周期一致,主因是太阳;美国一些科学家也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太阳,1975年~2000年之间,太阳磁循环和北半球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几乎一致;另外,丹麦天文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宇宙。但是更多人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暖冬形成的主要原因。

比较公允的说法认为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自然波动和人类活动,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则包括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排放、土地利用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