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融水天气预报7天_融水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0-03 人已围观
简介1.全球气温变暖 会不会导致以后再也没冬天了?2.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3.大学生总结史诗级徒步路线云南雨崩7日游4.自然灾害地理在教科书中描素太简略了,求给详细的知识点。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圌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
1.全球气温变暖 会不会导致以后再也没冬天了?
2.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3.大学生总结史诗级徒步路线云南雨崩7日游
4.自然灾害地理在教科书中描素太简略了,求给详细的知识点。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圌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圌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bào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wēn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miè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wēn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wēn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圌子的活性随wēn度升高而降低…….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wēn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fǎ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wēn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wēn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zhèng圌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圌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wēn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wēn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wēn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圌临的不是有没有wēn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圌过燃圌烧化石燃料把大量wēn室气体排圌入大气层,致使wēn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wēn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圌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wēn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wēn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о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wēn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wēn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圌旱化严重;我圌囯huá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huá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圌囯每年因干圌旱受圌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囯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wēn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wēn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wēn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wēn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圌囯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囯际冰雪委圌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囯际冰雪委圌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圌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圌惊的。”
位于恒河liú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圌前印度次大圌陆与亚洲大圌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⑨8圌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nuè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dú、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⑨87年以来在美囯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bào发,一再证实了专圌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liú造成破圌坏。正是这些暖liú把wēn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wēn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liú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wēn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圌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fǎ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⑧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圌年中,liú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囯科学家在大约3年圌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hán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圌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圌前的二叠纪大miè绝中,96%的物种miè圌王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miè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圌意义的。
马克·吐wēn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圌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圌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1.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jú;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圌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è圌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圌囯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圌囯东北气wēn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龘件增加,比如干圌旱、洪水等。
2. zhèng圌治
限圌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圌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囯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圌囯圌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囯圌家“减排”成为各囯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圌囯圌家的wēn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圌囯圌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囯际性zhèng圌治问题。
3.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圌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龘件(厄尔尼诺、干圌旱、洪涝、雷bào、冰雹、风bào、高wēn天气和沙尘bào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 海洋
随着全球气wēn圌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zuì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wēn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圌灾或洪圌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wēn度过高也不利于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圌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hán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 人圌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wēn,心脏圌病及引发的各种呼xī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圌坏人的肺部组圌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全球气温变暖 会不会导致以后再也没冬天了?
全球变暖的后果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说远一点会导致下一次冰河期。
全球变暖的后果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column.bokee/47529.html
大学生总结史诗级徒步路线云南雨崩7日游
地理这门学科我们本身就不陌生,在初中就接触过,但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而且杂乱。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地理相关内容推荐↓↓↓
中国的基本地理知识点
中国重要的地理概况
地理科普小知识大全
超详细地理学习技巧整理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0度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10.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
11.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12.水、水利与水力
广义的水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一词替代、包容“水利”。水力属于水利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
13.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4.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15.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 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城市(因素)(地域形态)(布局形式)
(1)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2)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两大问题:①交通线路拥堵;②交通环境污染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 措施 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3)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④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高中地理 教学 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用的 教学 方法 ,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 教育 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每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主要 经验 和教训
1、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学校给我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荣誉,我会全力以赴,努力工作,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之中。
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2022
★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2022年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2022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 2022年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范文五篇
★ 2022优秀的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五篇
★ 2022教学主题的工作10篇
★ 2022地理教师个人工作
★ 地理教师2022年度工作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自然灾害地理在教科书中描素太简略了,求给详细的知识点。
大学生总结史诗级徒步路线云南雨崩7日游
“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关于雨崩的故事
是一步步走到雪山脚下、看到冰川融水倾泻而下的震撼
是在原始森林深呼吸,为高耸的杉林驻足的片刻治愈
是长久等待拨雾看到日照金山的
是冰湖边的祈祷,是神瀑下的沐浴、是穿行尼龙的刺激
是抬头可见的星辰、是朝圣者们的虔诚之路...
.
梅里雪山脚下的天堂圣村
这座位于梅里雪山下的雨崩小村落,便是徒步者的天堂!
河水的轰鸣响在山谷,四周群山环绕。云雾中的村庄,似是超然于尘世之外!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信徒,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赶来,一步一步,坚定不移,走向深山,抵达雨崩!在这里沉浸式享受着原始森林带来的静谧,感受着乡间惬意的鸟鸣声,风吹铃铛声...
.
行程参考D1:全国-丽江集合
D2:丽江-小中甸-月亮湾-飞来寺
D3:飞来寺-日照金山-西当-南争垭口-雨崩村
D4:雨崩村-笑农大本营-冰湖-原路返回
D5:雨崩村-原始森林-神瀑-原路返回
D6:雨崩村-尼农峡谷-香格里拉
D7:香格里拉自由活动半日-丽江古城
沿途风景
遇见世界罕见的倒Ω型的大拐弯,超级宏伟震撼!
登飞来寺梅里雪山观景台,这里是欣赏日照金山和雪山全貌的绝佳机位
在前往神瀑和冰湖的途中,观溪流、雪山、冰川、杉林、草地...
穿越尼龙大峡谷出雨崩、风险与风景并存
Tips:雨崩村是需要徒步才能到达的原始村落,住宿条件落后,条件无法与大城市相比~
雨崩徒步注意事项?
1 在途中遇见白塔、经幡、玛尼堆需顺时针绕行
2 雨崩早晚温差大,天气变化快,天气预报不准,建议带外套、雨衣
3 雨崩紫外线强,切记带好防晒措施,穿舒服的徒步鞋、速干衣、日常用药~
4 雨崩海拔高,身体不适建议带高反药哦~
5 雨崩自然环境脆弱,一定要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附近都有垃圾桶,不要乱踩蘑菇~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2
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16.我国东、西部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17.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18.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19.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20.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
21.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22.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23.地震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 24地震的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差一级能量差30倍),但有多个烈度。 25.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等.。最常见的是构造地震,对我国影响最严重)。
26.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27.构造地震多发的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28..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灾情分布特点是东重西轻。
29.我国地震多发区是哪里?台湾,青藏,新疆,华北。我国南北地震带位于105?E附近,它也是我国东西地质构造分界线。
30.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
31.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32.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3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 降水多,尤其是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导致植被破坏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 人们的防范意识、措施不到位 ? 建筑物、财产、城市越来越密集。33滑坡发生的原因?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岩体多破碎;地表植被覆盖率差。
34.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多松散的碎屑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植被覆盖率低。
35.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摧毁农田和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 干旱特点:渐变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 36.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和江淮地区(伏旱)
37.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多大风。 正值小麦的生长期,需水量大,缺水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38.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39.主要的抗旱措施有哪些?
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 ?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耐旱作物 ? 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40.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而西北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
41我国干旱与洪涝的关系?时间上的交替,空间上的交错。(不稳定的季风气候) 42.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43.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有广阔的暖洋面,有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足够的地转偏向力。(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就无法形成热带气旋) 44台风:中心风力12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45.台风的灾害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46.台风多发地区:西北太平洋。
47.台风登陆后势力减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 48.台风眼风力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是什么?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做下沉运动,水汽难以达到饱和,故天气晴朗。 49.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 50.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
4
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51.寒潮:由于冷空气入侵造成气温在24小时内骤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就称作“寒潮”
52.寒潮的时空分布特点:北半球中高纬度,深秋到初春。
寒潮灾害天气特点: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多发生在冬半年。好处是,冻死害虫;改善土壤墒情;可能净化大气。 53.寒潮的源地是: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54.寒潮的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55.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56.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沙尘暴的好处是:增加降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水域营养盐类,塑造地表形态。 57.沙尘暴产生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 ? 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58.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59.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由于本区降水少,蒸发大,且多大风。干旱使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60.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 ②冬季风的通道; 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缺乏。
6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62.暴雨洪水——特点: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63.我国洪水类型、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对比:
提示: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5
64.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65.诱发雨涝的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66.防治洪水灾害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兴修水利工程(水库,大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加强监测与预报 ? 树立防灾减灾意识67. 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68.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 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围湖造田,毁林)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 ? 在河流下游低洼地冲蚀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69.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 失的重点?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70.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风暴潮类型 及分布类型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由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受气温升高影响形成
西北和东北山区。 4—5月融雪洪水 7~8月冰川融水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秋末春初
类型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危害
台风风暴潮 7-10
8月和9月最集中 东南沿海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温带风暴潮
春秋
北方沿海
6
71..人类的活动是否会加剧灾情?
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变,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例如,植被覆盖度降低 ,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沉积;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高水位、高流量,洪灾产生。
②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72.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南方重于北方。 73.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4.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 75.我国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地区。 76棉铃虫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 ? 棉铃虫是中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其灾害损失巨大。 77.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落叶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马尾松毛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78.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79.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80.我国灭蝗的方法?主要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
--百度文库://wenku.baidu/link?url=27Ryd0FYNkeX6knLagA8IjMuOfDaEOPYTJ_Oi_i3BMvIxc1mw6m3rsNIryqEC4iCnDwO9dj_3tr6eduK1UA6s4SJ5GY8eiOnn9WC4IPt5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