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影响 天气影响

2024年1号台风_台风预报

tamo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1.台风莫拉克的预报预警2.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在台风监测预报中起了什么作用?3.关于台风4.我国具备全球热带气旋预报能力,这一能力有何作用?有何实际意义?5.台风的五个预警级别(台风预警等级)怎么看台风如下:如果您想要查看台风的实时路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查询:1、气象部门的官方网站:各国气象部门通常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台风的实时路径信息。例如,中国气象局的官方网站(www.cma.gov.cn

1.台风莫拉克的预报预警

2.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在台风监测预报中起了什么作用?

3.关于台风

4.我国具备全球热带气旋预报能力,这一能力有何作用?有何实际意义?

5.台风的五个预警级别(台风预警等级)

2024年1号台风_台风预报

怎么看台风如下:

如果您想要查看台风的实时路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查询:

1、气象部门的官方网站:各国气象部门通常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台风的实时路径信息。例如,中国气象局的官方网站(www.cma.gov.cn)就会发布台风的实时路径图和预测路径图。

2、气象应用软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气象应用软件可以提供台风路径的实时查询服务。例如,中国气象局的天气预报APP、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应用程序等都可以提供台风路径的实时查询服务。

3、新闻媒体的官方网站:一些新闻媒体也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台风的实时路径信息。例如,中国的新华网、央视网等都会在其网站上发布台风的最新消息和路径信息。

台风介绍

台风(英语: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

“台风”一词,一说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另一说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中心风力一般达到十二级以上、风速达到每秒32.7米的热带气旋均可称为台风(或飓风)。当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便给予其具体名称。

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形成了包括140个台风名字的命名表,名字循环使用

据美国海军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统计,1959年至2004年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的个数与月份有关,平均每年有26.5个台风生成,出现最多台风的月份是公历8月,其次是7月和9月。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均无台风生成,是中国1949年以来首次7月“空台”。

台风莫拉克的预报预警

所谓的橙色警报,蓝色警报,红色警报是天气预报预信号,一般预报台风、暴雨、高温、寒潮、低温寒冷、雷雨大风、大风等灾害天气,总体分为4级(IV 、III 、II 、I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黄、橙、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级严重。这个做法是我国沿袭欧洲和美国,在近两年才开始的。

一般来说,在橙色信号以上,人们就不宜外出了,并且要做好防灾准备了。

台风预警

颜色:蓝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颜色:黄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颜色:橙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颜色:红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暴雨预警

颜色:黄

含义: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颜色:橙

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颜色:红

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在台风监测预报中起了什么作用?

·15时15分,中国台湾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和陆上台风警报。

·21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9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在北纬23.5度,东经124.9度,即在宜兰县的东南偏东方约35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为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为100公里。以每小时19转15公里速度,向西北偏西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40米(约每小时144公里),相当于13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50米(约每小时180公里),相当于15级风。

·23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0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在北纬23.4度,东经124.4度,即在宜兰县的东南偏东方约31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100公里 ·2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1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2度,东经124.0度,即在宜兰县的东南方约29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100公里。以每小时16转13公里速度,向西北偏西转西北偏北进行。

·5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2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2度,东经123.8度,即在宜兰县的东南方约27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100公里。以每小时15转12公里速度,向西北偏西转西北偏北进行。

·8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3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5度,东经123.2度,即在宜兰县的东南方约20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100公里。以每小时12公里速度,向西北偏西转西北偏北进行。

·11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4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4度,东经122.6度,即在宜兰县的东南偏南方约170公里之海面上。

·14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5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4度,东经122.4度,即在宜兰县的东南偏南方约16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100公里。以每小时11公里速度,向西北偏北进行。

·17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6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5度,东经122.3度,即在花莲县的东南方约90公里之海面上。

·20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7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7度,东经122.1度,即在花莲县的东南偏东方约60公里之海面上。23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8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5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3.9度,东经121.9度,即在花莲县的东南偏东方约30公里之处。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100公里。以每小时10公里速度,向西北偏北进行。

·23时50分,中央气象局第18-1报中内容表示,台风莫拉克在花莲市附近登陆。 ·2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19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6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4.0度,东经121.4度,即在花莲县的西方约20公里之处。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80公里。以每小时10公里速度,向西北偏北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35米(约每小时126公里),相当于12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45米(约每小时162公里),相当于14级风。

·5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0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6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4.3度,东经121.3度,即在花莲县的西北方约50公里之处。

·8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1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0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4.6度,东经121.5度,即在台北市的南方约50公里之处。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80公里。以每小时11公里速度,向西北偏北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33米(约每小时 119 公里),相当于12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43米(约每小时155公里),相当于14级风。

·11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2报内容为莫拉克已减弱为轻度台风,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4.9度,东经121.3度,即在台北市的西南方约20公里之处。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30米(约每小时108公里),相当于11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38米(约每小时137公里),相当于13级风。

·14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3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5.1度,东经121.0度,即在台北市的西方约50公里之海面上。

·17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4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5.3度,东经120.8度,即在台北市的西北偏西方约80公里之海面上。

·20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5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5.4度,东经120.8度,即在台北市的西北偏西方约80公里之海面上。

·23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6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5.6度,东经120.8度,即在台北市的西北方约90公里之海面上。 ·2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7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5.7度,东经120.7度,即在台北市的西北方约11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80公里。

·5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8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5.8度,东经120.6度,即在台北市的西北方约 120 公里之海面上。

·8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29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5.9度,东经120.5度,即在马祖的东南偏东方约70公里之海面上。

·11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30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6.1度,东经120.4度,即在马祖的东方约60公里之海面上。

·14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31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8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6.3度,东经120.3度,即在马祖的东北偏东方约4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 200 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 - 公里。以每小时10公里速度,向北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28米(约每小时101公里),相当于10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35米(约每小时126公里),相当于12级风。

·17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32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78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6.6度,东经120.2度,即在马祖的东北方约60公里之海面上。7级风暴风半径200公里,

·20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33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82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7.0度,东经120.0度,即在马祖的北方约90公里之处。7级风暴风半径 200 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 - 公里。以每小时15公里速度,向北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25米(约每小时90公里),相当于10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33米(约每小时119公里),当于12级风。

·23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34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82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7.3度,东经120.0度,即在马祖的北方约120公里之处。7级风暴风半径20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 - 公里。以每小时15公里速度,向北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25米(约每小时90公里),相当于10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33米(约每小时119公里),相当于12级风。 ·02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35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85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7.5度,东经120.0度,即在马祖的北方约140公里之处。7级风暴风半径15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 - 公里。以每小时15公里速度,向北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23米(约每小时83公里),相当于9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30米(约每小时108公里),相当于11级风。

·05时30分,中央气象局第36报内容为中心气压988百帕。中心位置北纬27.8度,东经119.7度,即在马祖的北方约180公里之处。7级风暴风半径12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 - 公里。以每小时15公里速度,向北进行。近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20米(约每小时72公里),相当于8级风。瞬间之最大阵风为每秒28米(约每小时101公里),相当于10级风。

·05时30分,解除台风警报。

·05时40分,发布豪雨特报。受西南气流影响,最低气压2009年8月10日苗栗以南地区有局部性豪雨或大豪雨,尤其山区有超大豪雨发生,其他地区亦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发生的机率。山坡地区应严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爆发;沿海低漥地区应防淹水及海水倒灌。

关于台风

释放无线电探空仪,用气球携带可以测量高空各级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的仪器,自动发出无线电报探测高空各种气象情况。

使用飞机携带所有必要的仪器来检测台风是否发生在台风可能发生的地区。台风发生后,你也可以在台风中向各个方向、各个高度穿越,实地探测台风中的各种现象。

气象台预报员根据获得的各种数据,分析台风趋势、登陆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应急报告或应急警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为公众服务,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发布台风预报或应急报告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卫星可以预测大气环流,温度,地形,台风位置,强度,海水温度,副热带高压等等~

如果没有卫星预测,我们只能听天由命。虽然预测有时不准确,但它给了我们时间来为未来的台风做准备,并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获得的试验数据和运行经验为后续卫星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风云-1A是中国第一个太阳同步轨道,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行开发、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

FY-1C运行在901公里的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上。卫星的设计寿命为3年。该卫星的主要遥感器是一个非常高分辨率的可见光-红外扫描仪,频道数量从风云1A B号的5个增加到10个,分辨率为1100米。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主要用于天气预报和环境监测,如植被、冰雪覆盖、洪水和森林火灾。风云一号(FY-1C)卫星因其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运行极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中国第一颗列入世界气象运行的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极轨道遥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和海洋数据,并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收集相关数据。

我国具备全球热带气旋预报能力,这一能力有何作用?有何实际意义?

台风预警信号共分5级,分别是白色、绿色、**、红色和黑色。白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影响本地。绿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6至7级。**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红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黑色台风信号则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12级以上。

从太空往下看,台风就像是一个正在旋转的陀螺,这个虚拟陀螺的尖顶在移动过程中的轨迹,就是台风路径。综观台风历史,台风路径多种多样,还没出现过路径相同的台风。

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大气环境是一个大调色盘,刚生成的台风就像一张画布,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大气涂上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路径。目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见路径有:

西移路径 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周围的基本气流很弱,这时候台风中心的移动主要是内力运动,方向往西北。由于遭受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深厚的偏东气流会引导台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一直到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经常在春、秋季发生。

西北移路径 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后,会遭遇一股轴线是西北向东南的南风,台风在这股深厚气流的引导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经巴士海峡登陆台湾,再穿过台湾海峡向广东东部或者福建沿海靠近,在台湾、福建、广东等一带沿海登陆。如果台风的起点纬度较高,就会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浙江、上海、江苏一带沿海登陆,甚至到达山东、辽宁一带。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台湾省、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见于7月下半月到9月的上半月。

转向路径 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海上遇到西太平洋副高压或西风槽的阻挡,就会转向东北,向朝鲜半岛或日本方向移去。这种转向台风又可以分为三类:东转向、中转向、西转向。其中的西转向类,特别是到了近海才向西转的台风,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这也是最常见的路径。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只是转向点的纬度因季节而异,盛夏在最北,春季在最南。

特殊路径 当台风所处的环境形势变化很快,或是海上有多个台风相互影响时,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变得比较怪异,这就像陀螺在旋转时受到外力的影响,中心将作一气旋式圆弧运动。当这种运动正好和原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就会导致台风的停滞和打转。如果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平衡,便会左右摇摆,像一条运动的蛇一样。这样的移动路径很复杂,也更难以预测,所以更容易成灾。如发生在2001年的台风“百合”,其移动路径就是一种特殊路径,生成以后,就像一条蛇缓慢地在台湾的北部海面原地转了一圈半后,在台湾宜兰附近登陆,肆虐了44个小时又窜到台湾海峡,最后在潮阳、惠来再次登陆,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极大的损失。其怪异路径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由于海洋的范围大,无法监测到台风的生成及移动,往往要等到台风靠近船舶和陆地后,才发觉它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气象卫星投入使用之后,每一个台风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它的移动路径就完全逃不过卫星的眼睛,从那时起,气象部门就没有漏测、漏报过一次台风的消息。

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为台风的观测和预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1980年以来,对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气象部门基本上都能做出正确的台风预报。随着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及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台风的监测预报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台风路径将在人们的掌握之中。

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为了加以区别,必须要有名字。2000年起,世界台风组织对命名进行了规范,建立了一张热带气旋命名表,由包括中国在内的该组织14个成员国各提供10个名字,并把它们按一定顺序排成5组,总共有140个名字,根据热带气旋出现的先后依次循环使用。

有趣的是,每个国家提出的名字都很有本地区特色。中国的名字大多与古老传说有关,如“悟空”等;而朝鲜则提出用花鸟虫鱼的名称为台风起名。此次台风“麦莎”英文名为“Matsa”,就是由老挝命名的,意为“美人鱼”。而今年5号台风“海棠”,则是根据中国提供的名字命名的。

台风的五个预警级别(台风预警等级)

当地时间8月29日下午,四级风暴“艾达”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富尔雄港周边登录,登录时风力约为67米/秒,等同于强力台风等级。中国气象局运用将要更新的GRAPES_GFS全球同化作用预报系统软件,初次对危害在我国之外水域的热带气旋开展了预报。

9月1日,在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_GFS全球同化作用预报系统软件完成版本更新。升级后,在我国即具有全球范畴内热带气旋的标值预报能力,在颠覆式创新“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发展的与此同时,还将造福全球受热带气旋危害的我国和老百姓。

“这也是一次不断发展的更改。”全球热带气旋标值预报重要科研开发及业务管理系统基本建设精英团队责任人麻素红详细介绍,版本更新后,在我国对于热带气旋的预报范畴将从以前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拓展到全球,不但可以弥补对别的水域热带气旋预报的空缺,还意味着在我国已具有全球热带气旋检测预报服务项目能力。

研发部门还根据四维变分同化作用系统软件发展趋势了新的涡流复位技术性,将以往间隔时间较粗的热带气旋数据信息优化为逐钟头的数据信息持续同化作用,促使热带气旋途径预报偏差明显减少,预报能力明显增强。除此之外,升级后的全球模式还破译了先前热带气旋在电场标准减弱或下垫面状况较繁杂时,“风眼”鉴别和精准定位艰难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了热带气旋的途径预报能力。

据了解,依据全球预报对服务项目商品的要求,研发部门不但专业开发设计了全球红外线及水蒸气天气图等商品,还对于西北太平洋,北印度洋,北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等关键水域开发设计地区商品,强有力支撑点了全球检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项目工作中的进行。

对在我国台风预报业务流程来讲,升级后的全球模式可与地区台风模式产生相辅相成。全球模式能够给予更确切的中远期途径预报,而针对台风抗压强度,构造预报及其登录台风的风吹雨打预报,地区台风模式则“看”得更清楚。

台风预警信号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含义:48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

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8~9级并将持续。

三、台风**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10~11级并将持续。

四、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2级并将持续。

五、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将受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将持续。

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生成:

大风预报:30日14时至7月1日14时,南海大部、广东沿海、海南岛东部沿海、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将有6-7级大风,南海中北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级,阵风9-10级。

降水预报:30日14时至7月1日14时,广东南部沿海、海南岛中东部将有中到大雨,其中广东东南部沿海局地有暴雨。

根据汕头市气象局6月29日16时35分发布的信息:

南海中部的热带扰动已于29日08时加强为热带低压,14时其中心位于汕头市偏南方向约850公里的海面上,也就是北纬15.7度、东经116.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中心最低气压1000百帕。预计,受热带低压环流影响,7月1-4日我市有一次大雨到暴雨过程;汕头附近海面风力将逐渐加大到6~7级阵风8~9级。

建议:

需防御强降水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海上过往船只和海上作业人员要及时回港避风,海岛旅游和水上项目需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