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影响 天气影响
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_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tamoadmin 2024-12-15 人已围观
简介1.各大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地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影响气候类型 气温、降水资料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大致纬度范围 分 布 景 观 主要动物 房屋形态热带雨林气候 新加坡 终年高温多雨 气压带 0-10 赤道附近[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圆形屋热带季风气候 孟买 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多 气压带、风带 10-25 赤道北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1.各大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地区?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气候类型
气温、降水资料
气候特征
气候
成因
大致纬
度范围
分 布
景 观
主要
动物
房屋形态
热带雨林气候
新加坡
终年高温多雨
气压带
0°-10°
赤道附近
[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
猩猩
河马
圆形屋
热带季风气候
孟买
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多
气压带、风带
10°-25°
赤道北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季雨林
大象
孔雀
达雅克人住高脚屋;西双版纳人住吊脚楼
热带草原气候
巴马科
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少
气压带、风带
10°-20°
赤道南北两侧[南非高原,巴西高原等]
热带草原
长颈鹿
羚羊
热带沙漠气候
喀土穆
终年高温少雨
气压带
20°-30°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及大陆的西岸地区[撒哈拉沙漠、西亚等]
热带荒漠
单峰驼
厚墙加小窗的房屋;贝都因人住帐蓬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杰克逊维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温差小
海陆热力性质
25°-35°
23.5°-40°的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
灵猫
地中海气候
罗马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
30°-40°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沈阳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差大
海陆热力性质
35°-50°
中纬地区的大陆东岸[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地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
黑熊
温带海洋性气候
伦敦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降水均匀
海陆位置
40°-60°
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加拿大的西海岸等]
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莫斯科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较少
海陆位置
30°-60°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自东向西为:温带森林、森林草原、温带草原、半荒漠、温带荒漠
黄羊
旱獭
双峰驼
草原上的蒙古包;平顶屋;黄土高原上的窖洞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寒夏凉,温差大,降水少
纬度位置
60°-70°
俄罗斯和加拿大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
紫貂
亚库特人住木屋
苔原气候
巴罗角
夏季短暂,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位置
70°-90°
亚欧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
苔藓、地衣、低矮耐寒的灌木丛
驯鹿
北极熊
爱斯基摩人住冰屋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酷寒、干燥、烈风)
纬度位置
70°-90°
南极洲及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的岛屿
几乎没有植物生长
北极熊
海豹
高山高原气候
具有垂直气候特征
地形因素
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
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青藏高原的“庄窠住宅“
各大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地区?
中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如下: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台湾省南部。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2、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省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西南部)陕西甘肃(东南部)。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甘肃(东南部)山西陕西宁夏(南部)河南河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你好!
下面是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寒带
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间。冬季长,一年中至少有9个月为冬季。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小,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冬温极低。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冻结现象严重。由于暖季温度适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适宜针叶林生长。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于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锋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内陆地区尚不足200 mm,大都为干雪,暖季为雨或湿雪。由于风速大,常形成雪雾,能见度不佳,地面积雪面积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 ,能见度恶劣。
最重要的就是这几种的,又说13种的也又说16种的,不过那都是分的太细致了,这几个是最常用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